暴君孙皓是怎样炼成的。
历史系列原创号,每周二、五上午10:30准时更新
喜欢的话点击下面名片关注我哦
↓↓↓
由于公众号修改了推送规则,若不加星标可能会错过更新噢。
添加星标方法:
请点击上方名片「握中悬璧」→右上角菜单栏→设为星标
快来成为我的特别读者吧!
前文在这里
朋友们,这篇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发上来了,给点支持吧!
百年东吴(八十三)暴君孙皓
孙皓继位后虽然面临严峻的外部环境,但东吴在他的领导下却成功渡过了这道难关,先后平定了交阯之乱和步阐之乱,并取得了西陵大捷这样辉煌的战果。
单从军事角度来看,孙皓是要远远胜过孙亮和孙休的,自从孙权后期开始走下坡路以来,东吴已经很多年没取得这样的大胜了。士人们希望长君继位看起来确实是有效果的,孙皓的武功确实值得称道。
然而在内政领域,孙皓给人们留下的却是一个截然相反的印象。
作为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暴君,孙皓在史书中声名狼藉,乃至陈寿认为以孙皓的累累恶行应该死无全尸以谢天下,结果他不光没被处死反而得到善终,而且竟然还被封了侯,真是便宜他了。
不过正所谓“三代之称,千岁之积誉也;桀纣之谤,千岁之积毁”,人被夸多了,不是英雄也成了英雄;若是被骂多了,不是魔鬼也成了魔鬼。
其实孙皓很可能就是一个被骂了太多年导致恶名更甚的君主,他担负的骂名可能超越了他实际的作为。
后来东吴灭亡后,西晋侍中庾峻曾采访做过孙皓侍中的李仁。作为孙皓的近臣,李仁对此事应该是有发言权的,但他却表示很多都是以讹传讹。比如有传言说孙皓不喜欢别人和他对视,只要有人敢如此就会被挖去双眼,其实根本就没有这种事。而李仁的回答也得到了庾峻的口头认可,只不过没有被全部记录下来。
在正统史书中,为了突出晋灭吴的正当性,因此产生了这些比较失真的描写,这是正常现象,而这也是庾峻没有认真记录李仁口述资料的原因。但作为历史研究者,我们还是应该有自己的判断。
那么真实的孙皓是否如大众的认知一般是一个恐怖的杀人魔王呢?
其实我认为在客观评价一个历史人物时,应该才能够阶级角度出发,把人物带入他的阶级背景去考量,如果单凭个人喜恶那么一定会产生偏差,不是评价过誉就是过于严苛。
对于孙皓也是如此,此人确实杀人如麻,残暴不仁,但并不能认为他是个天生的反社会人格,只以杀人为乐,他制造的血腥杀戮是有其明确目的的,这也和他自身的阶级息息相关。
在之前的文章中我们曾经分析过,孙皓并非在继位之初就是一个暴君,他曾经有过明君之相,而且也没有什么史料显示他中间受过什么刺激导致他性情大变。
因此这说明以个问题,那就是孙皓本性虽然是残暴的,但是他头脑却非常清醒,知道有些事在自己羽翼未丰之前不宜去做,因此只能暂时压抑自己的本性。这样一个思维清晰的人,绝不是那种单纯的变态杀人魔,他只会有目的地杀人。
从孙皓的具体屠杀对象中大概可以印证这一点,被害的大约有以下四类人,第一是朝廷中枢的权臣,第二是宗室和嫔妃,第三是出身背景一般的士人,第四则是失去了利用价值的走狗。
首先看朝廷中枢的权臣,代表就是濮阳兴和张布,此二人无德无能,且曾经擅自篡改先帝遗诏,这样的人无疑对皇权有着极大威胁,孙皓将他们除去并无值得诟病之处。
再看宗室和嫔妃,孙皓先后杀死了景帝之妻朱皇后母子,随后又杀了自己的两个弟弟孙谦、孙俊。
俗话说最是无情帝王家,在权力之争面前,别说是亲戚兄弟,就是父子之间也没有情面可讲。东吴历史上宗室擅权、女子干政的事件层出不穷,孙皓岂能不有所忌惮?
当初孙亮被废一事仍历历在目,为将威胁扼杀在襁褓之中,孙皓便将有继位可能的宗室成员杀害,到时即使有野心家想要另立新君也很难找到合适的对象。
这些被杀害的人虽然无辜,尤其是孙谦,完全是被孙皓设套害死。虽说不能认为他们被杀是应该的,但客观来讲他们也确实对孙皓产生了潜在的威胁。
至于孙皓的另一个弟弟孙德,或许是因为比较平庸,最终逃过一劫。这也证明孙浩的杀戮是有选择性的。
剩下的两类人就复杂一些了,因为他们可以合并在一起讨论,这都和孙皓巩固皇权的手段有关。
之前我们曾分析过,孙皓能够继位全靠士人们的支持,这股力量对他来说是一大臂助,同时也是一个威胁。
此时的孙皓面临的是和当初他的祖父孙权类似的局面,孙权对士人们不得不依仗,又不得不防范,就在无尽的矛盾中,孙权最终铸下大错,酿成了二宫之争的祸端。
孙皓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孙权的一个翻版,他同样很难接受国中有一个庞大的集团对自己进行掣肘,因此孙皓在继位数年羽翼渐丰后开始逐步和士人们走向对抗。
不过孙皓和孙权不同,无论是功勋还是威望,他都远远无法和当初称帝后的孙权相比,因此他虽然有独揽大权之心,但在实践上其力度也远不如孙权那般激烈。
在惨烈的二宫之争中,先是第一个丞相陆逊被逼死,随后第二个丞相朱据又被奸臣孙弘害死,而前丞相顾雍之子顾承也被流放到不毛之地客死异乡,其处罚是极为严酷的。
但是到孙皓这里就绵软无力多了,他清楚自己无法和以吴郡陆氏为首的士族们决裂,这不仅是对他们的强大实力有所忌惮,也是因为陆氏一门是国之柱石,若是没有他们鼎力相助,恐怕东吴国防将会崩溃,这并不是危言耸听。
陆凯曾多次直言劝谏甚至忤逆孙皓的旨意,这令他非常不满。而且陆凯很可能还做过一件更疯狂的事。
据《三国志》记载,有人声称在宝鼎元年(266年),陆凯联络大司马丁奉、御史大夫丁固等几人密谋废黜孙皓改立孙休之子,但最后因为左将军留平坚决反对所以没有实施,而这件事孙皓并非一无所知,而是深感警惧。
此时虽然在史书中用了“或曰”这样模棱两可的字眼,但很可能并非空穴来风,因为《吴录》对此也有相关记载,而且比三国志更加详细。
但即使陆凯做到了这个份上,孙皓依然不敢动他。
据《世说新语》记载,一次孙皓问陆凯:“你们陆家在朝中任职的共有多少人?”陆凯回答:“有两个丞相﹑五人封侯﹑十多位将军。”孙皓感叹道:“你们家族真是兴盛啊!”
陆家势力如此庞大,但孙皓根本无计可施,尤其陆抗还是镇守国家西境的大将,若是生出变故恐怕荆州将有大乱,因此孙皓只能隐忍,直到陆凯去世后才将其亲属贬到建安郡以泄愤。
至于陆抗,虽然他的忤逆程度远不如陆凯,而且战功赫赫,但其反复上书劝谏甚至直接指出孙皓的过失,这就令孙皓非常反感,而且陆抗的潜在威胁程度比起当年其父陆逊也不遑多让。但孙皓对此只是搁置不理而已,别说处罚,连像样的批评都没有。
这样的孙皓显然是和传统印象不符的,以陆家如今的所作所为,放在孙权那里绝对是十死无生,看看陆逊和朱据的下场就知道了。但是孙皓偏偏就能容忍,这也证明他懂得权衡利弊,维持着一定的理智。
但是对于那些背景不太深厚的士人,孙皓就不会那么客气了,这类人只要令其心生不满,大多都被惨遭杀害
比如王蕃、楼玄、韦曜、贺邵等人先后都被孙皓处死,当初孙皓刚刚继位不久时任用的那些清流之臣只有华覈一人得以善终。
这些人要么就是江北士人,要么就是出身江东但家族势力一般的人,杀起这样的人来孙皓便肆无忌惮了。
当然孙皓有时也不会只让自己担恶名,他有专门的机构帮自己干脏活。
当初孙权设置校事官,成为东吴特务政治的开端,后来这一制度曾被诸葛恪废除,但孙皓又重新将它复活了。
除了我们之前在交州之乱中介绍过的引发交阯叛乱的察战官以外,孙皓还设立了“校曹”和“弹曲”这两大新的机构,这样一来东吴的特务机关比起当初孙权时期就更加完善且强大了。
就如同孙权用吕壹一样,孙皓也任用一些出身低微的奸佞,他们若想改变命运,就只能依附于孙皓,成为为他强化皇权的走狗。
其中知名的有万彧、陈声、何定、张俶、岑昬等。这其中除了岑昬没有构陷他人的记录外,其余几人都是孙皓残害忠良的帮凶。
其中万彧和陈声都诋毁过王蕃,张俶也多次滥杀无辜,而何定因为李勖不同意与他联姻,借着他在伐交阯时擅自退兵一事在孙皓面前进谗言,导致李勖被残杀,后来他还多次检举陆凯。
然而这些人的命运和吕壹也没什么两样,他们在失去了利用价值后还是被无情抛弃了,为了给天下一个交代,他们先后作为替罪羊被孙皓处死,可谓罪有应得。
由以上这些事例可以看出孙皓欺软怕硬的属性,为了稳固权力,震慑潜在的反对者,对于那些没什么反抗之力的人他杀起来毫不手软,而且手段极为残酷。而对于家大势大的陆氏家族,他根本不敢动手,这在孙权时代是完全不可想象的。
虽然孙皓在一定程度上有些类似孙权,甚至他有可能在可以模仿孙权,但终究还是东施效颦。
孙权虽然也有隐忍的时候,但他却基本不会捏软柿子,对于那些威胁不大的江北出身的士人,他的处理大多是比较温和且留有一定余地的,而他主要对付的则是江东士族。比如二宫之争中江东士族遭到了沉重的打击,但江北士人却基本得以保存。
孙权和孙皓虽然同样残暴,但孙权针对的是真正的威胁,他处理起来也游刃有余,而孙皓则正好相反,对于真正的威胁他是不敢发起挑战的,反而只能拿弱者开刀,这也是他因为实力不足而缺乏自信的一大表现。
总之,孙皓确实是个暴君不假,但他的杀戮行为更多体现的是为巩固皇权所行的一种震慑手段,这便是他最主要的阶级目的。
由于他本身实力有限,且东吴国内能制衡他的力量过于强大,导致他并不能为所欲为,而顶多只能进行有限的杀戮。孙皓是一个更加”理智”一点的暴君,也是一个更加“软弱”的暴君,和石虎这种彻底大权在握肆无忌惮的暴君是有所区别的。
孙皓有意模仿祖父孙权,但在维护皇权方面却学了个四不像,结果留下了万世骂名。不过在执政方面,孙皓同样在效仿孙权,而这一点他的表现就好多了。
建安的尾声系列在这里
三国名将系列在这里
淮南三叛系列在这里
希望与作者进行讨论的话请加入读者交流群,本文下方留言或公众号后台私信联系皆可。
喜欢的话请关注我的公众号,长期更新
觉得文章还可以的话,请帮点在看吧。
您的支持是对我最大的鼓励